2020年学院各专业招生计划:
专业名称 | 层次 | 2020年计划数 |
机器人工程 | 本科 | 110 |
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 | 本科 | 170 |
自动化 | 本科 | 53 |
建筑电气与智能化 | 本科 | 30 |
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 | 本科 | 108 |
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 | 本科 | 30 |
车辆工程 | 本科 | 61 |
智能制造工程 | 本科 | 70 |
机械电子工程 | 本科 | 40 |
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
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是一门综合性较强的学科,其主要特点是强弱电结合,机电结合,软硬件结合,电工技术与电子技术相结合,元件与系统相结合,本专业所学知识应用领域广泛、就业方向选择多、前景好,成为全校最受学生欢迎、在校学生最多的专业之一。
本专业以培育电气工程领域的应用型和复合型本科生为基本定位,面向工矿企业、电力局、发电厂、变电所、电力公司、电力研究所与设计院等部门培养知识面广、基础扎实、实践能力强、具有创新意识及良好综合素质和一定发展潜力的,具有电气技术、控制技术、计算机应用技术专长,能够从事电气工程及相关领域的产品开发、应用研究、运行维护,以及工业企业管理等方面获得工程师基本训练的应用型高级工程技术人才。
学生在校期间主要针对电力系统自动化设计与应用、电气设备制造与应用,系统学习电机与拖动、自动控制原理、电力电子技术、单片机原理及应用、电力工程、电力系统继电保护、机电控制与PLC应用技术、供配电与照明、新能源发电技术、轨道交通电气控制技术等专业课程。掌握电子、电气、自动化、计算机等专业基础知识,具有电气工程系统分析和应用设计能力,具有创新与工程实践能力,知识、能力、素质协调统一,能够从事电力系统、电机电器及其控制、机电一体化技术等与电气工程相关的研制开发、工程设计、生产制造、系统运行、系统分析等工作。此外,本专业学生也可以进入科研机构及学校从事研究和教学工作或选择继续深造。
本专业配备了大量的专业实验室来给学生学习研究使用,主要包括:电机控制实验室、电力电子实验室、自动控制原理实验室、电气仿真实验室、供配电(继电保护)实验室、电气信息实验室、地源热泵实验室等,其中电气信息实验室为江苏省教学示范实验中心。
建筑电气与智能化
建筑电气与智能化是介于土建和电气两大类学科之间的一门综合学科,以培养建筑电气类的应用型和复合型本科生为理念,面向建筑行业工程单位、规划部门、经济管理部门、设计单位、施工企业培养知识面广、基础扎实、实践能力强、具有创新意识及良好综合素质和一定发展潜力的,具有建筑电气设备维护、检修、调试、安装等专业特长,能够从事科学研究、教学、技术开发、工程设计与施工及规划管理等方面获得工程师基本训练的应用型高级工程技术人才。
学生在校期间主要针对绿色与智能建筑要求、建筑智能化的设计与应用,系统学习电机与拖动、单片机原理及应用、建筑供配电与照明、楼宇智能化系统、建筑电气控制技术、建筑设备自动化、公共安全技术、建筑智能化系统集成技术、建筑节能新技术及应用、计算机网络与通信、建筑智能环境学等专业课程。掌握电工电子技术、控制理论及技术、计算机技术、网络通信技术、建筑设备、建筑智能环境学等较宽领域的专业基础知识,具有建筑电气系统分析和应用设计能力,具有创新与工程实践能力,知识、能力、素质协调统一,能从事工业与民用建筑电气及智能化技术相关的工程设计、工程建设与管理、系统集成、信息处理等工作。此外,本专业学生也可以进入科研机构及学校从事研究和教学工作或选择继续深造。
本专业配备了大量的专业实验室来给学生学习研究使用,主要包括:电机控制实验室、电力电子实验室、楼宇智能化实验室、智能照明实验室、安全防范实验室、楼宇系统集成实验室、地源热泵实验室、建筑CAD实验室、物联网实验室、电梯实验室等。
自动化
自动化专业是集智能控制、计算机技术、电子技术、信息技术为一体的综合性学科专业。该专业以控制理论、信息科学为理论基。缘缌Φ缱蛹际、传感器技术、计算机控制技术、网络与通信技术为主要工具,以运动控制、过程控制、机器人控制、人工智能为发展方向,主要研究工业生产过程的自动控制、电力系统的自动化控制、机器人运动控制及系统集成开发。着重培养具有扎实的自然科学基础知识,具备电工电子技术、控制理论、自动检测与仪表、信息处理、系统工程、计算机技术与应用等专业知识高素质应用型专门人才。
学生在校期间主要学习电路、模拟电子、数字电子、自动控制原理、电机与拖动、电力电子技术、计算机控制技术、运动控制、过程控制、智能控制、系统仿真、单片机原理及应用、PLC技术及应用、现代工业控制网络等专业理论知识。毕业后可从事人工智能、汽车电子、电力系统保护、工业过程控制等自动化系统的集成、设计、开发与应用、产品工艺设计、生产调度管理、产品售前售后技术支持等工作。就业领域也非常的广泛,如高新技术企业、科研院所、高校、通信系统、铁路、民航、工矿企业及政府和科技部门等。也可以选择该专业继续攻读硕士研究生。该专业始终保持优良的学风,学生考研升学率一直在学校名列前茅。
该专业拥有包括西门子自动化示范实验室、三菱自动化实验室、物联网实验室、运动控制实验室、工业机器人应用等近20个自动化专业实验室,实验实训设备齐全。充分利用校企合作共建实验室和校外实训基地,并采用实际工业应用项目实例进行综合性应用实践教学。大力开展中高级电工证培训、电气CAD考证培训等内容,突出工程应用的实践能力,保证了学生动手能力的锻炼和就业能力的提高。毕业生走上工作岗位后,适应性强,过渡期短,得到用人单位的好评。此外,该专业每年都有相当数量的同学考上硕士研究生继续深造。
机器人工程
机器人工程专业是为培养国家急需的高级机器人专门技术人才而开设,是服务于国家与地方的产业转型升级,服务于中国制造2025的国家战略。该专业融合了智能控制、机械设计、电子设计、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等学科,以机械原理、智能控制等为理论基。饕芯扛髦只魅说脑诵锌刂品椒捌湓诟餍幸抵械挠τ眉际。着重培养学生掌握机器人机械设计与控制等基础知识,具备在汽车制造、冶金、安防、医疗等工业和民生服务领域能够进行机器人应用、系统集成、设计、开发、运行维护以及管理的能力。
学生在校期间主要以工业机器人(包括码垛、搬运、喷涂、焊接)和服务移动型机器人为教学平台,系统的学习工程制图、机械基础、液压与气动技术、机器人机构学、机器人视觉识别、机器人仿真技术、工业机器人应用技术、移动机器人技术、智能控制、电气电子CAD设计等专业知识及必要的人文社会知识,毕业后主要从事机器人工作站系统开发、应用、生产、工艺设计、质量检测、营销等岗位工作。或者进入科研机构和学校从事教学和研究工作。也可以选择国内外其他高校的机械电子、控制理论与控制工程、仪器仪表等专业继续攻读硕士研究生。
目前,机器人工程专业建有发那科、三菱、埃斯顿等国内外知名机器人实验实训基地以及培训中心,并与相关企业开展了广泛而深入的产学研合作,为学生生产实习、毕业实践提供了广阔的平台。学生在专业实验室可以完成码垛、点焊、弧焊、搬运等实验操作和系统集成,参加学科竞赛、创新创业等活动。在老师指导下,学生自主设计开发了智能轮椅、负重型四足机械狗、智能送餐机器人、助老智能药箱控制系统、水果采摘、矿洞探险、窄足翻转行走、擦黑板等功能的机器人系统,多次在全国和省级机器人大赛中获奖。开发的并联机器人,经过优化后可以应用到工业分拣,码垛等场合。这些成果充分体现了本专业师生过硬的专业实践能力与理论素养。
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
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数控技术)专业是集产品设计、制造、计算机、信息、自动化和管理技术于一体的综合性专业,使学生成为从事机械产品设计与制造、机床数控设备及相关领域的产品开发、市场营销、应用研究,以及管理等方面获得工程师基本训练的应用型高级工程技术人才。
学生在校期间系统学习机械制图、工程力学、机械设计、机械制造、液压与气动技术、机电传动与控制、数控原理与系统、数控加工技术、CAD/CAM技术、机械制造装备等课程及必要的人文社会知识,毕业后可以从事机械制造企业的设备研发、产品工艺设计、生产管理调度、质量检测、产品制造、营销等岗位工作。此外,学生也可以进入科研院所从事研究和教学工作或选择继续深造。
本专业拥有包括西门子数控技术应用中心在内的12个专业实验室,具备见习机械制造工程师证书、中高级数控机床操作证书、CAD证书等培训资质,重视学生工程应用实践能力的培养;本着“培养应用型人才”的宗旨,注重理论联系实际、加强学生动手能力、积极引导学生参加各类大学生科技竞赛并取得多项国家级和省级奖项,并通过与西门子(中国)有限公司共建校企合作冠名班,将企业的技术培训引入实践教学中。
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
我国的模具行业近十年以每年15%的增长速度快速发展,国内模具市场及模具出口份额大幅增长,长寿命、高精度的复杂模具产品的市场份额更高达30%。中国经济的高速发展对模具行业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具有高水平模具设计专长的技术人才属目前制造业最为紧缺的人才资源之一。
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专业以模具设计开发及应用为方向,使学生成为从事材料成型技术、模具设计与制造及相关领域的产品开发、市场营销、应用研究,以及管理等方面获得工程师基本训练的应用型高级工程技术人才。
学生在校期间系统学习机械制图、工程力学、机械设计、机械制造、液压与气动技术、冲压工艺与模具设计、模具制造工艺、塑料成型工艺、CAD/CAM技术、机械制造装备等课程及必要的人文社会知识,毕业后可以从事各类模具的设计制造、试验研究分析、生产运行管理、经营和销售等工作,或从事其他机械制造企业的通用产品设计研发及成型工艺设计方面的工作。此外,学生也可以进入科研院所从事研究和教学工作或选择继续深造。
智能制造工程
智能制造工程专业是为培养国家急需的高级智能制造专门技术人才而开设,是服务于国家与地方的产业转型升级,服务于中国制造2025的国家战略。该专业集成了数字化设计与制造、智能装备、工业机器人、工业物联网、人工智能、大数据、智能运营管理等关键技术,融合了机械工程、控制工程、计算机科学和管理科学等多个学科的最新发展技术。
本专业主要学习智能制造技术与智能制造系统的基础理论与专业知识。培养具备智能制造基础理论知识及研究和应用能力、工程实践能力,具有创新意识、国际视野、团队合作精神和良好的沟通能力的复合型智能制造专业人才。
毕业后可在数字化设计制造、生产装备系统集成、智能化控制、工业互联网平台架构等领域从事组织和管理工作。经过5年的实际工作,能够胜任新一代制造业智能产品、装备、生产线的研发和管理工作。
机械电子工程
机械电子工程专业是一个涵盖机械工程、控制科学与工程、电子科学与技术、计算机技术与应用等学科的跨学科新兴本科专业。该专业主要研究机电系统的机械设计、机电工程智能检测、传动与控制、机电一体化系统设计等内容。着重培养学生的工程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强调机电结合,为国民经济生产输送能够掌握机械工业自动化、电力电子和计算机应用等技术,从事机械装备运行管理,机电新产品设计、开发,计算机辅助设计、计算机辅助管理以及机器人控制等方面工作的高级工程技术人才。
学生在校期间主要学习机械制图、电子技术基础、工程力学、机械设计、电路设计、液压与气动技术、机电传动与控制、机器人技术及应用、CAD/CAM技术、单片机原理及应用、PLC技术技术及应用等专业知识以及必须的艺术与人文社科类基础知识。学生不但掌握扎实的专业理论知识,在产品设计时还具有一定的人文情怀和艺术鉴赏能力。本专业就业口径宽、适应性强。毕业后,适合在汽车制造、机器人系统设计与应用、自动化生产线等相关设计部门、技术公司、工业企业从事新产品开发和技术管理等工作。同时,学生还可以选择国内外高校继续攻读该专业的硕士研究生。
为学生在专业理论学习,工程实践创新、升学深造等方面提供强有力的师资保障。本专业拥有包括西门子自动化综合实验室、机电传动控制实验室、运动控制实验室等一批校内实验基地;通过与西门子(中国)有限公司、昆山巨林、苏州富强、上海发那科机器人公司、南京康尼电气、南京地铁等公司建立了产学研合作基地,每年通过“3+1”模式学生可以到企业进行定岗实习,就业竞争力得到显著提高。此外,该专业每年都有相当数量的同学考上硕士研究生继续深造。
车辆工程
车辆工程专业主要培养学生掌握机械、电子、计算机等全面工程技术基础理论和必要专业知识与技能,了解并重视与汽车技术发展有关人文社会知识,培养学生从事与车辆工程有关的产品设计开发、生产制造、试验检测、应用研究、技术服务、经营销售和管理等方面工作,具有较强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获得一线工程师基本训练的应用型高素质工程技术人才。
学生在校期间主要学习车辆工程及相关领域的基础理论、技术及有关机械产品与设备的设计方法、制造工艺和营销知识。面对社会和科技的不断发展,车辆工程专业教学也逐渐从传统汽车向智能汽车和新能源汽车转变,加大汽车电控系统和新能源汽车设计等方面的课程比重。
学生毕业后可从事汽车整车及零部件的设计开发、汽车电子技术应用、汽车的性能测试与试验研究、汽车制造工艺、工装以及生产管理等技术工作;可在交通运输及管理等部门从事车辆维修管理工作;也可从事相关的教学及科研工作或选择进一步深造。
本专业已拥有汽车构造、汽车电器与电子控制技术、汽车检测、汽车虚拟仿真和新能源汽车技术等专业实验室,并与众多汽车企业共建了一批专业联合培养基地,保证了学生专业实践能力的锻炼及提高。学院本着“培养应用型人才”的宗旨,注重理论联系实际、加强学生动手能力、积极引导和鼓励学生参加各类大学生创新创业项目以及学科竞赛,多次获得各类奖项。